在疫情以及電商沖擊等多因素夾擊下,不少傳統品牌、門店正在被市場所清退,“關店、倒閉”已成為實體行業的核心詞。
聚焦母嬰行業,在加速轉型、加速淘汰的行業主旋律下,母嬰人的日子也并不好過。
其實母嬰行業的倒閉潮自2020年便已掀起,相關數據顯示,2021線下母嬰實體門店近40%倒閉,80%以上門店出現營收利潤雙下滑,甚至連全國性連鎖也選擇以關店瘦身的方式來護住大盤。
而這一現象在今年并沒有停歇,或將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清退掉約三成門店。
動蕩之下滿是挑戰,如何找到新的解決方案護住行業基本盤成為了燃眉之急。
是以,母嬰前沿決定在7月25日,圍繞“迭代·創變·勇者進”主題,召開2022中國母嬰前沿(CMIF)大會,屆時將聚力母嬰細分賽道的一線操盤手、網紅店主、實戰派專家以及大數據機構、行業專家等各路嬰雄,再造一場高質量、有啟發的線下大會。
2022,母嬰行業“難”字當頭
“今年太難了,我有時候守幾天店,奶粉一罐都賣不出去”
“銷量下滑,任務壓的經銷商六神無主,加油站都鋪貨賣上了奶粉”
“我們實體店要怎么在這種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生存下去,生存得更好?!?/p>
......
疫情三年,實體母嬰人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“太難了”?,反復思索的就是如何困境突圍。
因為后疫情時代,母嬰人面對的不僅是客流大幅度下跌,高企的房租、運營成本壓力,更要承受奶粉、紙尿褲的的利潤透明化,帶來的尋找新增長點的壓力。
可以說當下的母嬰市場已重置,新的消費主力,新的消費習慣,對門店的選品能力、營銷運營、專業服務力,對品牌的產品力、渠道動銷賦能,已提出了更高的綜合性要求。
打造出差異化競爭優勢以及個性特色,才能維持住并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已成行業共識。
然而在社群里我們發現,雖然不少門店抱著歸零的心態,在進一步嘗試轉型做專業調理型門店、精品網紅店,也有不少門店將營養品列為主攻品類,學著以精準營養+個性化營銷撬動大單生意,并將生意的觸角伸向線上。
但是除了部分網紅店可以真正做到利用精準營養、銷售工具、IP塑造、人性化營銷等撬動大單外,多數門店小到直播鏈接的上架,直播話術的梳理,大到專業系統性調理知識,導購專業素質的培養,都還處于待摸索階段,更不用提去解決提高客單價與毛利的根本問題。
母嬰人正在下半場迷茫,電商巨頭卻背靠資源,已布局起線上診療、互聯網醫院,彌補起社交屬性短板,跨界蠶食向來不曾停歇。
對于品牌方而言,困難與挑戰亦是重重,有如原料漲價浪潮不斷,想要提價保全卻又擔心用戶流失。
同期隨著消費主力軍完成迭代,新生代父母身上配方黨、成分黨、顏值黨等多樣化的標簽,品牌如何保持創新力,與消費者同頻,建立起有效對話溝通成為一大課題。
與此同時,動銷賦能是每家品牌必做功課,但縱觀母嬰門店參加的大大小小品牌方培訓,尤其是正處于風頭的營養品品牌,只講產品賣點的便不在少數,即便有專家站臺背書也不過是流于形式,如何做到深度賦能,形成品牌渠道深交互依舊是難題。
除此之外,竄貨亂價一直被視為行業毒瘤,不少母嬰品牌也試圖通過數字化手段,比如推出內碼制等對亂象加大整治,然而渠道端質疑聲卻是不斷,如何以品牌力助推行業環境凈化,如何平衡多渠道發展,值得每一個品牌深思。
7月之約,為下半場蓄力
都說疫情嚇退了80%的人,剩下20%的人獲得80%的資源,等到疫情結束,被嚇退的80%只能去搶剩余20%的份額!
是選擇在80%的資源里暢游還是在疫情結束后同80%的人在20%的資源里打破頭?
是進攻還是防守?
是選擇來母嬰前沿大會現場,與大咖們面對面交流,從多元干貨分享中獲得2022下半場反攻秘籍,還是選擇就地躺平,或者直接關門大吉用一句及時止損寬慰自己?
這次,我們把選擇交給你自己。
以“媒體賦能行業創新”為理念,母嬰前沿一直堅持多維度分析行業商業發展環境,為鏖戰在一線、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母嬰人輸送干貨知識補給,提高母嬰人對于行業以及己身的正確認知,并助力其找回有利于發展的高速航道。
自首屆母嬰前沿大會成功召開以來,母嬰前沿便與母嬰人定下了每年7月之約,舉辦的每屆大會都立足當下母嬰行業實戰情況,進行干貨落地式輸出。
而歷年來對母嬰行業趨勢和新玩法的解讀,以及標新立異的干貨輸出方式和資源對接方式,也讓母嬰前沿的每場大會被視為行業的風向標。
常言道:能用眾力,則無敵于天下矣;能用眾智,則無畏于圣人矣。
不妨期待這場母嬰人專屬,專注銷量轉化、數據透析、精準營養,為實體反攻線上賦能的線下會議!
單槍匹馬總歸沒有力量,讓我們一起為2022下半場大干一票,蓄力!
您必須 [ 登錄 ] 才能發表留言!